【真人實測】 小斯 Moneyhero 中伏 經過! 揭開中介平台信用卡、證券戶口迎新騙局! 苦主有冤無路訴?

我寫呢篇文章,只想用親身實測個人 MoneyHero 及 小斯 受騙 中伏 經驗,絕對唔係為咗呃Like,亦唔係要針對某幾間公司,而係想同大家講世界上冇免費午餐,兼且吐出好多苦主嘅心聲!近排我不斷喺網上討論區同社交群組,見到有好多讀者報料,話經過一啲知名嘅中介平台申請信用卡或者證券戶口,明明自己跟足所有要求,禁左條referral link,入埋介紹專屬邀請碼、簽夠卡數、入夠錢,點知最後竟然拎唔到當初應承嘅迎新禮品!平台方面就用各種理由推卸責任,最後不了了之。

由於報料嘅人愈來愈多,我決定親自落場,做個「白老鼠」實測,睇下係咪真係咁伏!點知,結果同大家嘅遭遇一模一樣——全部中伏,連條毛都攞唔到! 以下就同大家分享我嘅慘痛經歷同分析。

親身實測,睇下點樣在 小斯 Moneyhero 中伏

為咗有說服力,我專登揀咗兩間最多人討論嘅平台嚟試,一間疑似有好多打手讚佢做到野的小斯,另一間經常被黑的Moneyhero:

實測一:經「小斯」申請證券戶口 中伏

  1. 過程: 見到「小斯」網站大大隻字寫住,申請長橋證券戶口並存入指定金額,就可以獲得幾百蚊超市禮券。吸引力十足,我即刻跟足指示申請。
小斯在網上宣稱申請長橋證券戶口會得到迎新奬品
  1. 跟進: 戶口好快批咗,我亦準時入咗所需金額$10,000。之後我按指示,亦都填埋喺平台嘅google form,系統顯示「申請已提交」。
  2. 結果: 等左2個月,終於收到EMAIL,但佢將責任推比長橋證券,話長橋果邊回覆話我唔係經佢開戶,佢叫我經開戶渠道攞返個奬賞,最絕一點喺佢話因為個人私隱,佢地無權過問長橋證券開戶渠道而將整個奬賞推得一乾二淨!
  3. 其它類型理由: 有網民話佢成日用平郵寄出扮寄失現金coupon,寄差唔多千蚊coupon都用平郵?
  4. 疑似打手: 在lihkg中你會揾到大量對小斯好評,並同時間差評moneyhero,抬高小斯,本人懷疑其真實性。
小斯被爆出成日用”平郵”寄出原因扮寄失現金coupon

留意: 小斯亦曾經以35%年利率招徠網上讀者申請JPEX買賣加密貨幣,若果他明知JPEX是騙局都介紹人申請的話,疑似有明顯犯罪意圖。

實測二:經「MoneyHero」申請信用卡 中伏

Moneyhero 網站
  1. 過程: 呢單更經典!見到大字標題話「限時送 $2000Apple禮品卡」!諗住大平台穩陣啦掛?於是又乖乖地申請,並且準時簽夠指定金額。
  2. 跟進: 同樣跟指示填妥網上換領表,收到確認電郵。
  3. 結果: 之後就係漫長嘅等待以及以下email內容: “According to Citibank, their record has shown that your application is not eligible for MoneyHero exclusive offer, which could be due to reasons below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: 1. Application submitted via other channel 2. Ad-block or similar settings enabled in browser / visiting other websites during application 3. Existing customer before application…….” 內容基本上跟小斯的差不多。

兩單測試,結果一致:申請過程極度順暢,但換領獎賞就難過登天! 我嘅親身經歷,正好印證咗網上不記其數的苦主所講嘅情況,絕對唔係個別事件!

其它無良平台常用嘅「拖數」理由大全

根據我同其他苦主嘅經驗,呢啲平台嘅客服或者條款,通常會用以下幾招嚟解釋點解你攞唔到禮品,大家不妨對照下自己遇過幾多項:

  1. 「需要同銀行/證券行核對資料,需時較長」
    • 呢招係「萬能Key」,用嚟過第一關。佢會將責任推去銀行度,話對方未提供名單,但實際上可能根本冇同銀行確認過。
  2. 「閣下嘅交易記錄不符合條款中嘅細則」
    • 呢招最陰濕!當你追到佢無路可退,就會搬出呢句。但問佢具體違反邊一條,十問九唔應,總之就話你「不符合資格」。
  3. 「換領申請未獲批核/資料不全」
    • 明明你提交文件時系統話成功,但幾個月後佢可以話你當時漏咗某頁文件,或者話你張截圖唔清晰,總之係你錯。
  4. 「有關優惠名額已滿」
    • 呢個係終極大絕!佢哋會話「首XXX名合資格客戶先有」,但個優惠廣告可能長年掛喺網站首頁,從來冇講過名額有限,到你申請完先同你講「滿咗喇」!
  5. 「客服機械式回覆,然後失蹤」
    • 不斷用罐頭電郵回覆你,內容一模一樣。到你追得太緊,佢哋索性唔覆,等你自己放棄。

大家發現未?以上理由全部都係將責任推卸俾客戶(你資料唔啱)、合作伙伴(銀行)或者客觀環境(名額滿),平台自己就永遠「冇責任」!

點解難以追究?苦主可以點做?

好多人問:「咁呃人,點解唔報警?」問題就喺度!呢啲平台好狡猾,佢哋嘅條款寫到滴水不漏,充滿大量對佢哋有利嘅免責條款。例如「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」、「本平台有最終決定權」等等。法律上,好難證明佢哋「存心詐騙」,最多只能話係「兌現承諾緩慢」或「行政混亂」,警方好難立案。而正常人亦冇任何證據同佢地理論,所以令到佢地可以逍遙法外。
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但也不應有「騙人的廣告」

大家都明白「天下冇免費午餐」,迎新優惠本身係一種市場推廣,邊有可能每位申請人都送幾千蚊coupon? 你覺得銀行同證券商真喺會每人派幾千蚊做宣傳? 佢地連waive信用卡手續費都唔容易,明白左就知咩野事,其實佢地運作同柬埔寨電騙一樣,而且風險低回報又高。但作為消費者,我哋有權要求一個公平、透明嘅環境。如果一間平台長期以「超高額獎賞」作招徠,但十個有九個客都攞唔到,咁同誤導甚至欺騙有咩分別?政府點解可以唔做野?

我寫呢篇文,就係想用自己嘅親身經歷,提醒各位香港人:選擇第三方平台申請優惠時,真係要打醒十二分精神! 與其相信佢哋畫出嚟嘅大餅,不如直接去銀行官網申請,雖然禮品可能冇咁「吸引」,但起碼穩陣妥當,唔使浪費時間同佢哋周旋。

%d bloggers like this: